English

企业一线:呼唤科普

1999-04-20 来源:光明日报 闻 浪 我有话说

科教兴国的今天,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越来越高,科普宣传日益受到重视。然而,笔者经过调查发现,科普宣传在企业中却相对较弱,尤其是对企业一线职工的科普教育,更是一片空白。

成都一家铁道部企业曾会同地方科协进行过一次“科普知识问卷考试”,内容包括生产常识、卫生保健和自然环保等方面。结果在下发的1400份答卷中,及格率仅达到50%,85—95分的只有26.3%。答卷中还出现了不少由于缺乏起码的科普常识而闹出的笑话。问卷问:解决城市污染关键在哪里?答:多招一些清洁工。问卷问:空气污染对人体最大毒害是什么?答:气味不好。等等。

科普常识问卷考试活动结束之后,企业领导、地方科协负责人进行了座谈,大家认为:近年来,各省、市、地、县、区乃至不少乡镇都成立了科委、科协,对普及科技知识起到了积极作用。而相对来说,工矿企业则成了科普宣传的“死角”。一份来自四川省科协的资料显示:四川省区县以上科协有1400余家,各种协会、学会、研究会1万多个,约有会员近百万人。但全省国营大中型企业成立科协的只占总数的17.5%,在乡镇企业、私营企业中成立科协的几乎没有。

来自《中华图书商报》的消息透露:尽管在1998北京、上海、珠海几次大型书市中有关知识经济与科技的读物不少,但这些科技、科普活动的读物多半与少儿有关,与卫生保健有关,而与企业一线职工的生活、学习、工作密切相关的读物却很少。但事实上,我国目前产业工人有8600余万人,他们长年工作在生产一线,他们科普知识的了解掌握状况将影响我国企业科普水平线的高低。在成都市总工会的一次考察中,该市近2000个大中小企业里,拥有1万册以上藏书的图书馆有800余家,但能找出100册科普读物的只有10余家。这些科普读物大多老化、陈旧,少有人问津,企业的科普工作几乎名存实亡。尽管有关人士多次呼吁:科普宣传与企业职工的科学素质、文化修养、技术推广关系密切,但企业与科普总是失之交臂。一支由18名专家组成的“科普与企业”考察在湖北、江西、广西等地区分别对50家国有企业进行了考察,结果令人遗憾:81%的企业无科普橱窗,41%的企业图书馆(室)中尽管书报读物不少,而与科技知识有关的书籍却少得可怜,有76%的企业职工电影院从未放过与科普有关的科教片。

科普宣传在企业中形成空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近年来,纵观我国科普作者队伍,总趋势是逐年下降的,来自《中国科技导报》的消息说: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在1986年就达16.5万人,而10年后的今天,只增加了不到1万人,这之中,真正还在从事科普创作的作家不到30%,身在企业的不到1%。企业中,往往全厂上下都为效益操心,即使注目“科”字也只对那些“含金量”高又来得快的科研成果感兴趣,而对生活、生产中的科技知识却认为“无关紧要”。企业尚且如此,作为个人的单位职工,就更不把科普当回事了。

科普宣传在企业中难以推广的另一个原因是,适应企业职工学习的科普读物太少。从1997年出版的《报刊目录大全》看,全国各类报刊近5000种,但纯科普报刊只有30余份,而且其中有不少内容都是有关妇幼保健、美容、饮食、自然风光等的,那种适合一线职工,又对提高职工科技素质有直接好处的科普读物很少。而科技图书又有几大趋势:一种是高深读物,又厚又重,动辄系列,且价格惊人;一种是浅显读物,重复出版,还有不少属劣伪科普读物。著名科学家周光召先生曾在一次科普作者和企业家聚会时指出:科学技术和科普宣传是普及与提高的关系,科研成果和科技知识的推广是山和水的关系,一个对科普一无所知的人,不可能成为科学家,而一项科研成果的构思、完善过程,包含了丰富的科普知识。的确,科普虽浅,但来源于科学的发现与提炼,同时又是一种文化文明的折射。一个企业职工,如果对科技知识一窍不通,无论是自我保护还是钻研技术都将成为空谈。

现代社会的企业职工淡漠科普和无视科学的现象,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严重的阻碍作用。广大企业应当运用科普宣传营造科研氛围,运用科学技术帮助企业开拓市场。世人瞩目的邯钢经验中就有一条,重视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,重视科普知识的普及宣传。忽视科普宣传,将使企业职工素质难以得到提高,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也会处于劣势,难以取胜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